教学科研

首页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内大故事丨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崔鑫:三尺讲台守初心 廿载耕耘育芳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25


清晨的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走廊里,总能看到崔鑫教授手提教案匆匆走过的身影。这位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已在讲台上坚守了二十载。她以扎根北疆的执着与热忱,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边疆高等教育的沃土上培育出一片桃李芬芳。

扎根北疆育桃李 一生只做“栽树人”

2001年,崔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数理基地班,并保送至清华大学深造。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的崔鑫面对诸多优渥的工作邀约,毅然在就业协议上签下“内蒙古大学”五个字。“母校需要物理教师,青年学子更需要引路人。”她将自己的个人理想追求与高等教育事业紧密相融。  

二十载寒来暑往,崔鑫打造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科研育人”的三位一体教学体系。她作为《统计热力学》课程的主要建设参与者,和团队成员一起将课程打造成“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持的项目申请获批首批校级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试点课程,并于2025年6月上线学堂在线AI课程平台。除了参与“统计热力学”课程的建设,崔鑫积极参与本科主干核心课程“热学”的建设,主持了内蒙古大学“热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积极承担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群论”课程的主讲工作,并主持内蒙古大学研究生“群论”精品课程项目。此外,她还参与了其他课程如“原子物理学”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及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的建设。她始终坚持让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每年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的大部分本科生能够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在科研工作中,崔鑫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想法,从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用微笑和幽默缓解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枯燥,合理调节研究节奏。她希望这种对科学严谨的态度能够激励学生完成学业,伴随他们走过漫长的科学探索之路。她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多数已成为自治区基础教育领域的骨干教师。


于传统课堂燃创新之火 以科学精神筑人文基石


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凝聚态计算物理方向的科学研究,对低维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她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治区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核心学术期刊、国际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SCI学术论文近30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崔鑫看来,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无私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做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先后承担了本科生“热学”“统计热力学”等10余门本科及研究生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从教二十年如一日,她对每一堂课都秉持着兢兢业业的态度,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从精心备课,到用心讲课,再到耐心答疑解惑,每一个环节她都一丝不苟地认真对待,哪怕课堂上仅有一名学生,她也依然全力以赴。

在授课过程中,她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抽象深奥的物理学概念,例如会用“铜壶煮奶茶”的例子生动形象地解释热传导的不可逆性,以同学间距离变化来形象说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等。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她都会耐心细致地解答。曾有一位同学对熵取极大值的二级变分推导存在疑惑,她一步一步地为学生详细推导,直至学生完全理解。

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崔鑫注重开发和挖掘学生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无论是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线上互动交流中,还是在线下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她都能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立了小“统热”课程体系,相应的教改论文发表于以高校物理教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刊物《大学物理》。

杨柳在风中摇曳,那深扎大地的根系,恰似这位北疆教育守望者的精神写照。“杨柳耐得住清寒,守得住初心。”抚摸着教案本,她的目光依然如二十年前那般清澈而坚定。在这片她深爱的土地上,科学之光与育人之火正在新一代北疆学子手中接力传递。